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详细内容

规划课题

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东西部教育共建工作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2-07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江苏省第三期援青干部、青海省贵德县教育局副局长、

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副局长  华卜泉

 

一、教育共建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西部教育事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应该由“援建”走向“共建”。这一理念的提出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学习和思考。

⒈从国家大局出发,需要准确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组织东部地区支援西部地区20多年来,党中央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开创了“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其中,“互补”“合作”“共赢”都是全新的表述,彻底改变了西部地区被动受援的传统形象和思维定势。

⒉从青海省情出发,需要准确定位。青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一个同步,四个更加”。特别是“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高点定位,自我加压,令人耳目一新。

⒊从民族感情出发,需要准确定位。虽然东部地区的教育相对发达,但是,长期以来,青海教育同样培养了大批人才,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青海的教育工作者与东部教师一样乃至更多的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奉献了全部智慧和力量;青海的孩子们同样拥有良好的禀赋和发展的潜能。因此,在人格上、精神上、感情上,东西部地区是平等的。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总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和扶贫济困的优越感去工作,就不能真正走进青海人民的心中,就得不到青海人民出自内心的拥戴。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学习思考,我们提出“教育共建”的理念,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认可。受中央统战部委托,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杨明洪副院长一行在贵德考察期间评价说,由“援建”走向“共建”,不仅是字眼的变化,更是理念的提升。

二、教育共建的策略

实施“教育共建”,首先必须从宏观层面确立三个基本策略。

⒈科研战略

青海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四个转变”的新思路,其核心是强调了对发展品质和发展质量的追求。

长期以来,贵德教育始终是海南州教育的排头兵,是贵德县的一张名片。目前,布局调整基本到位,办学条件基本完善,教育公平基本实现。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给贵德人民带来的最大了福祉,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新形势下,贵德教育还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回顾东部地区教育的发展,同样经历了这一阶段,也走了一些弯路。有的地区进行办学体制改革,卖学校,卖幼儿园,后来发现将教育推向市场,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公益属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政府不得不花巨资回购学校和幼儿园;有的地区进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全员聘任、竞聘上岗”,总的效果是好的,但部分教师落聘引发的社会矛盾,让部分学校投鼠忌器,第二轮改革时这项工作是打了折扣的;有的地区实施干部任用制度改革,但是笔试、面试能否真正把符合岗位要求的干部遴选出来,其效度被许多人质疑,等等。最终,绝大部分地区和学校由刚性管理转向文化引领,都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战略,把实施“三名工程”作为发展的主要抓手,事实证明,这些举措比较切合教师的文人特质和学校的文化氛围。

⒉人才高地

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也是党的先进性所在。“28”定律告诉我们,需要通过20%的教师带动80%的教师来开展工作。正是基于以上思考,今年以来,贵德教育局党委将深入推进“两学一做”活动与教育教学工作全面融合,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学校内涵发展”为第一要务,扎实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希望通过“名师工作室建设”,发挥“撬动效应”,促进全县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教师队伍的全面提升。

贵德县名师工作室的定位是实践研究,目的是改善日常的教学行为,所申报的课题也都是从操作层面切入的,追求“针对真问题、开展真研究、形成真成果”。我们将按照“想清楚、做下去、再反思、写出来”的路径,将名师工作室的研究不断推向深入,期待形成一批“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教学成果。新华社青海分社王宏伟社长一行来贵德教育局党委调研,听取了局党委关于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汇报,查看了过程性资料以后,说“刚开始我还有些担心,你们的名师工作室会不会搞成假、大、空,但是现在看来,你们做得很实在”。

⒊群众路线

青海省委组织部定期向援青干部推荐理论读物,其中《重读毛泽东》一书,针砭时弊,受益良多,感受最深的有三点。①人民万岁。毛泽东年轻时就誓言“为天下受苦人贡献自己的一切”,这也是我们的立党宗旨。在毛泽东看来,一旦政府眼里无人民,人民心中便无政府,鱼水之情不复存在。因此,人民在毛泽东的心中始终是是第一位的;②平等至上。李政道之子、香港科技大学李中清教授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出,在过去的150年里,中国的教育结构发生了四次大的变化。1865~1905,超过70%的教育精英是官员子弟,主要来自全国各地的“绅士”阶层;1906~1952,超过60%的教育精英是地方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他们主要来自江南和珠三角地区;1953~1993,这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时期,约40%的教育精英来自全国的无产阶级、工农子弟;1994~2014,超过50%的教育精英来自各地区的有产家庭和特定的重点高中。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长时段统计,用网络大咖的话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了。③基层组织。在毛泽东看来,中国国家之无效率,在于基层人民没有自己的组织。因此,他组织农民,以农会、妇女会等来打倒一千年来的土豪劣绅,于是,中国人民从最基层空前地被组织起来,他们要当家做主站起来,而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因此,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我国的根本国体,必须一脉相承。

通过研读,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为了谁、依靠谁”,认识到“人民就是党的根基”“群众就是衣食父母”,认识到“为人民服务是天经地义”。

因此,在贵德县“结对认亲”活动中,虽然县扶贫局对我们挂职干部这一群体没有专门要求,但是,经过协调,我们以“志愿者”的身份正常参加这一活动。将在第二故乡,深度融入群众中去,切实履行贵德党员干部应有的职责和义务,以实际行动展示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以此积极呼应江苏的“走帮服”活动。

三、教育共建的平台

为了有效推进教育共建,我们探索建立了四个工作平台。

⒈跟岗培训

即组织贵德教师赴江苏海安实施跟岗培训。整个培训按三年、六个学期来规划,每学期一次,每次两个星期,总计安排六期培训;每期培训25名左右的骨干教师,三年预计培训150名,达到全县教师总数的1/6;每期培训兼顾所有学校、所有学段、所有学科。力争通过六期培训,使所有学科都有1名领军人物、10名左右的骨干教师。

201610月、20174月、201710月,先后在江苏海安组织了三期跟岗培训,共培训了71名骨干教师。在培训模式上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探索:一是“一对一,师带徒”;二是“全天候,全方位”;三是“走上海安的讲台讲一课”。

⒉一周两校

即“每周两所学校,每校调研一天”。冠以这个名字,没有特别的含义,目的是从机制层面将这一活动固化,促进调研活动的常态化。每学期的“一周两校”活动做到了“学校全覆盖,学段全覆盖,学科全覆盖”。各学校评价“这种以现场诊断为手段,始终洋溢着平等、协商、尊重、理解气氛的调研活动,基层学校十分欢迎”。

⒊名师工作室

“贵德县名师工作室”是总称,具体的工作室以学科命名,首批建立了12个工作室,涉及初中语数外、物化、政史,小学语数外,以及藏文教育、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每期两年,主持人采用选聘制,首批工作室遴选了12名主持人、66名成员;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经费由县财政专项经费、江苏援建经费、学校补助经费三部分构成,主要用于邀请专家讲学、购买图书资料、建立研修网页、组织教研活动、外出培训交流等。

2017322,教育部西部教学改革支持项目之“专家走进贵德”暨贵德县“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在贵德县河阴小学举行,国家督学缪水娟主任出席并作学术报告,这标志着贵德县“名师工作室”正式启动。

⒋南通名师走进贵德

在江苏省对口支援海南州前方指挥部的推动下,两地教育局签订了教育交流合作协议,每年邀请南通的名师名校长来贵德授课、讲学、交流、互动。

2017522开始,江苏海安的名师、名校长分五批、66人来到了贵德县对应的结对学校和幼儿园,与贵德的教师同台展示、同课异构。其中初中语文、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三门学科的研讨活动,都是由江苏省特级教师、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领衔进行,并向全海南州开放。合计,参加活动的教师超过1000多人。

20171118开始,江苏如皋的第一批3名骨干教师来到贵德,“蹲点学校,顶班上课”。围绕初三数学和初三英语的一个教学章节,每天进行“同课异构、研究作业、集体备课”,最后,进行质量检测和试卷分析,前后延续了15天,组织研讨课64节,研究作业32份,研究试卷2份,专题讲座18次,对两门学科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剖分析。

四、教育共建的成效

教育工作周期长,见效慢。但只要方向正确、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客观地总结反思,目前各项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⒈营造了一种研究氛围

教育系统上下普遍认识到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研究并不神秘,“边做边想,边想边做”就是研究,研究就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从而增强了研究的主动性;《青海教育》、《海南报》、海南州教育城域网等媒体对相关工作进行了重点推介,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20176月份,“名师工作室”被贵德县委组织部列为党建项目重点推进;20178月份,为贵德县党建工作会议提供了观摩现场。青海省教育厅薛建华副厅长指出:现在全省都在搞课程改革,贵德率先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这是抓住了核心。这项工作不仅对贵德的教育,有着革命性的意义,对青海全省的教育教学改革,都具有很大的影响。追求“更高品位、更高格调、更高境界”的贵德教育,正逐步成为贵德县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

⒉拉起了一支研究队伍

2017年下半年,“名师工作室”牵头,组织各类观摩课合计136节,其中,推门课74节,同课异构49节,送教下乡13节,参加研讨活动的教师达1055人次。名师工作室12名主持人、66名成员始终根植课堂、自主研究、不计报酬、无私奉献,这支队伍的成就动机、追求目标、工作动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的激发和提升。用时任青海省教研室主任张建国校长的话说“赴海安跟岗教师能怯生生站在二千里之外的异地讲台,不仅有勇气,更有思教育变革之决心!

⒊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

全县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论文评比捷报频传;笔者撰写的《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跟岗培训”有感》发表于《青海教育》2017年第二期;2017826,《南通日报》以《看海安支教的“贵德模式”》为题,对东西部教育共建工作进行了深度报道;20175月,笔者申报的《依托“名师工作室”,创新县域教研模式的研究》被列为青海省级重点课题;同期,还有四个名师工作室牵头申报的课题,被列为省级课题,这在贵德教育史上是第一次。

 

(载《南通教育研究》20181期)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