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微型课题>详细内容

微型课题

微型课题研究成果(三十):从至简处,开出繁华来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9-04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226600)  丁国纯 (13813794123)    

【内容摘要】    

英语课堂生态拓展是生态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英语生态课堂教学的灵魂。英语拓展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课英语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本文扫描了生态英语课堂中几种“非生态”拓展现象,试着提出对这些现象粗浅对策,努力探寻出一条小学英语生态拓展教学的新路径。    

【关键词】    

 小学英语;英语课堂;生态拓展;融合路径    

   

小学英英语课堂拓展,是指利用现有英语教材,从学生英语实际水平出发,考虑本单元各个板块、各个单元之间的联系,对教材内容的深挖、整合、拓展和延续,突破时空限制而进行适当的迁移延伸的教学。课堂拓展运用环节通常是整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学生学习成果及技能运用的展示环节。    

小学英语课堂“生态拓展”, 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的、和谐的、自主的拓展过程,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自我发展, 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 的拓展训练。它 是我们在新课程实施中对理想英语课堂教学中拓展环节的一种朴素追求,是一个联系、发展、和谐、共生的生态教学拓展系统。    

小学英语课堂“生态拓展”,能使趋于平静的课堂再起波澜,一方面使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得到总结和升华,另一方面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伏笔,做好铺垫,从而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我们乐此不疲地实践、追求着英语课堂“生态拓展”与英语学习相融无痕的境界。但是,英语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非生态”拓展的现象,引发了我的一些不成熟思考。    

   

一、问题扫描——“非生态”拓展现象    

1. 教学拓展只为了课堂点缀    

目前,无论是英语教学公开课还是示范课,也不论是常规的备课组研讨课还是英语教师竞赛课,大部分会选择在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来一点所谓的拓展:或补充一些学习材料,或推荐一些网站地址供学生课后浏览等等。如果不这样设计,教师总感觉似乎缺少了点什么,似乎课堂教学就不那么完整。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学拓展”成了 “时尚”和“流行”的代名词。据笔者观察,不少课堂中的教学拓展成了课堂点缀,成了一种 形式,属于某一部分人的“舞台”,不适合群体的发展。    

2. 教学拓展偏离了学习主题    

毋庸置疑,每节英语课都有学习主题,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相关的知识经验,教师总会制定课时教学目标。但有的教师在拓展时不注意度的把握,从而冲淡主题,导致教学偏离目标。在教学拓展中忽视了教学重点,有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加教学的“亮点”,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牵强附会的拓展,课堂表面显得生趣盎然,但却不能使学生静下心来品味和思考所学的语言。很多老师的教学拓展时偏离了学习主题,游离于教材之外,有点喧宾夺主,成了无效劳动。    

3. 教学拓展忽视了教材体系    

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对教学拓展进行了预设,尤其在新课学习环节。 有的教师忽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过多补充其他内容,结果学生连课文内容都没有理解透彻;还有的教师没有良好地理解阅读文本所承载的知识和文化内涵,忽视教材体系,偏离文本价值取向做不适当的拓展延伸,致使学生陷于不当的、空泛的议论。    

   

二、对策建议    

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拓展、延伸课堂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教学资源,拓展他们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在英语课堂教学拓展时我们既要营造教学拓展的氛围,又要尊重教材的生命力,保留教材的灵动性,给教材一个延伸的空间。    

(一)走进教材,“活化”教材——指向英语教材的生态拓展    

《标准》指出,要“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倡导我们要以课本为中介,以课堂内外为依托,多方位、多层次、立体地组织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拓展时我们既要营造教学拓展的氛围,又要尊重教材的生命力,保留教材的灵动性,给教材一个延伸的空间。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掘教材以外的生活素材,把教材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创设教学情景,让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因此,我们要赋予教材新生命、新内容,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走进教材、处理教材和拓宽教材。    

【案例】    

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5  The seasons 一课时,除了让学生讨论各自喜欢的季节之外,也可增加一些讨论的话题:What can you do in...? What can we eat in...? What can we wear in...? What can we see in...?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讨论四个季节的代表性的天气,将重点单词warm, hot, cool, cold, snowy, rainy, cloudy等放入句子中练习,将话题更深入地拓展下去,帮助学生将以前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归纳和运用,更为话题写作打下了基础,在这过程中,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如何运用语言表述,如何用英语去思考。    

【反思】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教师的教学活动绝不应仅局限于教材,要以教材为圆心,向学生的生活实践延伸。课堂拓展活动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与思考,然而过分依赖教材将导致教学乏味。在一些公开课上,常常会出现脱离教材或被教材束缚的现象发生,有的教师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却不敢对教材进行灵活的调整、处理和拓展。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更贴切学生实际,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需要。    

(二) 整合资源,文本超越——指向英语课程的生态拓展    

《标准》提倡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学 科融合渗透,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并创设学生学习环境,使学生素养得到全面发展。跨学科的整合拓展性学习,一定要立足儿童视野,围绕学习目标,精选教学拓展的内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与其他学科的互相渗透,使英语课堂能上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我们的教学中要让“孩子们跳舞,品尝,触摸,听闻,观看和感觉信息,孩子们几乎能学一切东西”(简.豪斯顿《教育可能的人类》)。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注意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互补、拓展,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主动学习,用心体验,理解感悟。    

【案例】    

在《牛津小学英语》5B At a PE lesson这一教学中,我把体育课引进英语课堂,将学生带到操场上,通过相互发口令做动作:Turn right./ Lie on your back./ Jump up and down./ Touch your leg with your right hand.紧张的气氛,活跃的情绪,激发着学生的思维。这样避免了教师烦琐的操练,而注重让学生在动态的感悟过程中学会了口令的表达。孩子们玩得开心,说得投入,课堂上时时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又如在学习《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2 A new house一课时,我让学生画出一座新房子,在装扮新房子的过程中理解着on/ in/ under/ beside/ between/ behind等方位词,用There is a/ an...或There are some...等句型造句。学生用心绘画着,用心展现着,交流着自己心目中的新房子。艺术学科的渗透激活了英语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不断增长,使英语教学更加多姿多彩。    

【反思】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多渠道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可将体育、游戏、艺术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们玩起来、动起来、说起来,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说英语”变成一种愉快的体验。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和进行简单的语言交际,从而获得初步的交际能力。在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拓展需要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创造条件。要提高英语课堂的实效, 就是按照综合的思想,把几门学科统整起来,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目标。    

(三) 拨动“琴弦”,内心升华——指向学生情感的生态拓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无味”(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情感教学就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抓住情感教育这一要素,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英语课堂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教师要借助教学文本,把握契机,在文本的空白处适时追问,引领学生发掘文本,促成拓展延伸,提升文本价值,让学生在课堂结尾处再形成一次思维高潮,体现出“课已终,情犹存,意更深”的课堂教学。    

【案例】    

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7 At Christmas Part E(Read and write)时,一位教师在课将结束前与学生进行了如下对话:    

T: Today we’ ve talked about Jim’s diary. What happened in his diary?    

Ss: He picked a CD Walkman in the bus.    

T: Whose CD Walkman was it then?    

Ss: Sorry, we don’t know.    

T: How did Jim deal with it at last?    

Ss: He asked the driver to take it to the police station.    

T: Well, what do you think of Jim?    

S1: He is a good boy.    

S2: He is a kind boy.    

T:Yes, I think so. If you were Jim, what will you do?    

S1: I will give it to the driver, too.    

S2: I will give it to a policeman.    

S3: I will take it home and give my phone number to the driver.    

S4: I will write a notice and put it on the wall of the bus station.    

   

【反思】    

面对学生如此精彩的发言,我也不由得拍手叫好。此时的英语课堂已不再是纯粹的语言知识学习,而是文本价值提升的体现,这正是语言教学的最高境界即“在语言学习中学会做人”。教师深层次地挖掘了文本的内涵,设计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思维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乐于表达自我价值观的欲望,从而拓展延伸了文本的空间。 教师要精心选择拓展文本的内容,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准确抓住文本中的情感点,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挖掘文本中丰富的情感资源,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之弦,让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真正达到情与思的交汇,文与意的融合,让激情在英语课堂上飞扬。    

(四)文化渗透,心灵感悟——指向英语文化的生态拓展    

《标准》中提出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在教学中加强对英语文化或其他地区不同文化的渗透,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我们教师应结合教科书内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资源,拓展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应紧扣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案例】    

通过一些课外活动也可将这些西方文化信息进行实践。如:圣诞节是西方最大的传统节日,是让学生感受西方文化、提高英语能力、展示英语成绩的极佳时机。因此每年英语节期间,我校都要开展“圣诞节”的主题体验活动,大家学唱圣诞歌曲,学做圣诞贺卡,开圣诞聚会,观看圣诞电影,收看小银杏电视台自制的有关圣诞节的节目,体味地道的圣诞情趣,感受西方浓浓的圣诞氛围和圣诞文化。    

如我在教《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6 Holidays这一课时,根据教材中的各种节日,适当的补充有关节日的单词。在教“ Spring Festival”时,我拓展的是Firecracker 爆竹,Family reunion dinner 团圆饭,New Year's money 压岁钱。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学生对于拓展的这些单词也很感兴趣,也激起了他们用英语描述节日的欲望。    

【反思】    

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初始阶段,教师要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要想使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注意文化的差异性。教学中必须采用多样的方式,在课堂中应将语言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地持续地进行文化渗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对异国文化的正确态度,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英语兴趣。    

(五)生活英语,本真回归——指向英语生活的生态拓展    

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不只是在书上,而且也在生活中。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掘教材以外的生活素材,把教材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创设教学情景,让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    

1. 校园文化的布置。为学生创造静态的英语教学环境,使学生能耳熏目染地学习英语。校园标语双语化,例如:“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Right Side, please!”,“NO smoking!”,“Save water, please!”等,有的还可配上富有童趣的图画。在校园内创设英语墙报,举办英语学习园地,还可以布置学生编写英语小报。    

2. 布置富有英语气息的校园环境。例如,在教室里设立英语角,布置具有国外风俗习惯的图片,举办英语学习园地,在校园内创设英语墙报,等等。    

3. 英语节的举行。英语节要本着“人人参与,个个展示”的原则,突出学生的参与意识,力求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快乐,人人有收获。让学生在丰富而有意义的生活活动中感受英语,应用英语,享受英语。    

【案例】    

在牛津小学英语6A教学“festival”这一有关内容时,教师可在元旦那天进行教学,精心布置好教室,张灯结彩,并渗透有关元旦的语言及文化,然后让学生学唱歌曲“Happy New Year”,并在歌声中互赠礼物或相互问好,最后让学生再来模拟表演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了英语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我们在渗透教学Mother’s Day/ Teachers ’Day/ Women’s Day/ Children’s Day/ Christmas Day…要适时,让学生为这些节日策划活动,让学生尝试着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并且指导他们如何寻找生活和英语的联系。学生在期待这些日子到来的同时,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和渴望。    

【反思】    

生活为源,方能激趣。生态的英语课堂要处理好课堂和与生活的关系。英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英语教学活动,将鲜活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教学,激活了教材上静态的语言。教师把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将书本知识生活化,唤醒学生内在动力,提升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平常生活的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更好的英语素养。因此,在拓展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拓展练习,体现教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的价值,使学习呈现出动态发展的过程。    

   

【结束语】    

皮亚杰(J. Piaget)的构建主义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中要拓展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启动学生的思维并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就应该具有这样的特征: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作用,利用情境、会话、拓展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生态拓展理论是生态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堂生态拓展是生态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英语生态课堂教学的灵魂。它的最终目的让学生不断体验策略的价值、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才是有效拓展的要义所在。课堂学习资源的拓展为我们的英语课堂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口,教师在进行设计时,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创造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使小学英语课堂焕发生机活力,为扎实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态性奠基。只要我们认真解读教材,客观分析学情,多元化拓展文本,深层次挖掘素材,提高针对性、有效性,凸显自主性,创新性,就一定能使我们的课堂“从至简处,开出繁华来!”,探寻出一条小学英语生态拓展教学的新路径。    

   

本文为县级立项微型课题《 文化负迁移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其策略的研究 研究成果,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英语教与学》  2015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全一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 简�豪斯顿. 教育可能的人类(美国).1997    

[4] 刘莹等.小学英语典型课示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陈慧芳. 追求数学生态课堂[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EndFragment-->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