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心育指南>详细内容

心育指南

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0-10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是说,人要做到健康,除了身体、心理健康外,还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三者都具备了,你才是一个健康的人。我国心理工作者提出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 .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2 .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 .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获得成就感。

4 .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育中教师的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5 .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抗焦虑程度高,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

6 .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能正确处理与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之间的关系。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 ( 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 ) 多于消极态度 ( 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 )

7 .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遵循教育的独创性,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

二、教师心理对学生的影响

“我诚惶诚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的情景,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们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们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二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海姆 - 基诺特博士

在学校里,教师是当然的主导者、支配者,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八九小时,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1 .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剖析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创设课堂气氛。教师的这种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师也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他们愿意学习,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与环境互动,努力去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并有所创新,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有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某位教师,都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而学习效果也相对较好。中小学生的厌恶学习、恐惧学校,有些情况下与教师有关。有的教师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用过激的语言,对成绩差的学生冷嘲热讽,处理事情不公平等,都会使一些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在试图传播和接受某种价值观念。对学生来讲,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会被教师在人际关系、工作态度、教学风格等方面的榜样作用所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有些教师虽然没有时刻把扮演道德榜样作为自己角色的一部分,但因为价值观内含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决不可能避免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有足够的自信,有明确的目的;才能信赖别人,与人为善;才能重视每一个学生;才能一贯认真备课、准时上课,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这些表现最终会通过教师的表情、态度、言语和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3 .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学校所处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其中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对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关系和谐最突出的表现是:师生之问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互相尊重,愿意沟通。心理健康的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能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不以貌取人,不以偏概全;与学生相处时,信任、赞美、欣赏等正面态度,多于厌恶、憎恨、歧视等反面态度;对学生以诚相待、关爱有加。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帮助教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且能指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尤其在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合作方面起到了楷模作用。教师的这种为人处世的优秀品质,不是靠说教灌输给学生,而是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学生,内化积淀为学生固有的品质,使得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积极、健康、进取的精神风貌。相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粗暴、没有爱心;对学生的教育敷衍了事,无视学生的主动性。他们思想狭隘,斤斤计较,胸无大志,遇困难退缩,见荣誉就争。面对这样的教师,学生们也会去争名夺利,忘记了做人的坦诚。由此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影响之大。

4 .影响学生乐观情绪的建立。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核心作用,健康的情绪能引导人积极向上,不良的情绪则会阻碍人的健康成长。学生拥有乐观、稳定的情绪与教师是分不开的。情绪有着极强的感染性,教师情绪的好坏会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反映出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在一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里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面。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抑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薄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这说明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的教师总是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克制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决不迁怒于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对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能冷静处理。教师的这种乐观的情绪感染了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学生胸襟宽广、热爱生活、遇事不惊、处世豁达,并能提高学习效率。

5 .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风貌。健全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能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作为一名教师应懂得,独立、健全的人格是人一生各阶段均应有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必须要尊重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出现的矛盾,总能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这对培养学生的无私、互助、诚挚、谦虚、大度、顽强等优良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