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心育指南>详细内容

心育指南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对中小学教育的启示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26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各不相同的发展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都存在着某种危机或冲突。这些危机是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随着个体生理的成熟和社会任务的改变而相继出现的,是每一个发展阶段的标志。

1.婴儿期(0 1岁):信任和怀疑的心理冲突

2.儿童期(1 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3.学龄初期(3 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4.学龄期(6 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5.青春期(12 18岁):自我同一性和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冲突

6.成年早期(18 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7.成年期(25 65岁):繁殖对停滞的冲突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完善与绝望的冲突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该理论尤其对中小学教育有着深远意义。

二、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对中小学教育的启示

(一)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论,小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与自卑”之间的冲突。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另外,如果儿童养成了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而对其他方面木然处之,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埃里克森说:“如果他把工作当成他惟一的任务,把做什么工作看成是惟一的价值标准,那他就可能成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板们最驯服和最无思想的奴隶。”

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埃里克森说:“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艾里克森认为这一阶段儿童所学的重要课程是“体验通过集中注意和勤奋努力,完成工作时的愉快”。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会产生一种勤奋感,为他在社会中满怀信心地寻求工作做好准备。儿童勤奋感的形成与父母和老师的态度有极大关系,如果儿童的努力得到赞赏强化,勤奋感便得以发展。反之若儿童的努力得不到关心,并受到责骂、嘲笑和反对,则使儿童产生自卑感和丧失信心。

1.帮助儿童勤奋学习,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正确对待学习竞争。

2. 帮助小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做好入学前准备。即做好入学前的生理、心理准备。

3.帮助小学生适应集体生活、学习交往,培养合群性、责任感。

4.帮助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激发兴趣,培养求知欲,促进思维记忆等因素发展。在小学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体验通过艰辛努力而获得好成绩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5.帮助小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树立勤奋,克服自卑,变危机为转机。对于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落后和不足,不能一味地批评,而要多给予鼓励。对于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培养其自信心,引导他们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努力学习。而当这些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后,一定要及时表扬、鼓励,使其充分体验此时内心所获得的快乐。

6.帮助小学生树立初步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品德行为规范。小学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平等而公正地对待学生,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老师对待自己的态度而感到自卑。

(二)对中学教育的启示

人在 12-18岁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性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或者他们根本无法在其中进行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学生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其中,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

第一、学校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这是首要条件。中学的教师以中青年为主,也要处理自身发展遇到的危机,如果教师之前的自我同一性没有确立,或者正处于目前的发展危机中,势必影响到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而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因而,教师要明确“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在教学和生活中积极的的应付各种危机,让学生看到一个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心理素质良好的榜样,从而通过自己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使学生有直接的模仿榜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感,不会迷失在追求以可望不可及的明星为唯一榜样的过程中。

第二、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

青年初期最有价值的心理成果就是发现了自己的内部世界,对青少年来说,这种发现与哥白尼当时的革命同等重要。教师要帮助那些暂时没有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学生了解埃里克森提出的青少年期也被称为心理延缓偿付期。心理延缓偿付是允许还没有准备好承担义务的人有一段拖延的时期,或者强迫某些人给予自己一些时间。因此,心理社会合法延缓期,不仅仅是一种对成人承担义务的延缓,青少年还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触及各种人生观、价值观,经过多次选择、尝试来决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将来的职业,最终确立自我同一性。

第三,学校要为学生创立良好的校园文化。

这是青少年获得自我同一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积极的还是消极颓废的校园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主导心境,学生是否认同、喜欢自己的学校,都为他们的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提供了背景。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生容易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力量,容易在各种学习和活动中获得同伴的支持与鼓励,这使学校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乐土,能使学生获得一种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或称一体感)是自我同一性确立的一个侧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即要重视校园校容校貌建设,保证校容整洁、校园环境优美;要重视育人氛围的营造,如每周一进行升国旗仪式、在国旗下的讲话、校训及名人名言的张贴等;要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用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在健康的氛围中学会做人;要重视学校文化阵地的建设,充分发挥校黑板报、宣传栏、图书馆、广播站、校报等的教育作用;要重视教师办公室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校领导要带头钻研,因为校长的教育思想观念会影响整个学校和所有教师与学生。

人的一生都在努力寻求自我同一性的整合,尤其是在青少年期最为突出。青少年会通过克服与自我同一性相关的自我意识、社会适应、人际交往、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困扰来达到自我同一。

 

    转载自《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作者张万敏,有删减。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