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心育指南>详细内容

心育指南

如何帮孩子平稳度过令人头疼的“初二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3-16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有一个说法,叫初一是坡,初二是岭,初三是峰。

为啥初二病不叫初一病、初三病?因为初二的岭,就是“分水岭”的岭。初二在初中三年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一年,也是心理和生理上变化、冲击最大的一年,自然会导致很多情绪上的问题。所以家长一定要当心初二现象!在家长看来,初二的孩子子又自大、又暴躁、又讨厌,又莫名其妙。

一、“初二病”的典型表现:

1.自私、自我中心过度,无法换位思考。

最主要的表征就是“世界是围绕我一个人旋转的”,也就是“自我意识过剩”。

2.狂放、不可一世。

初二病患都有一种幻觉,就是全世界最帅最酷最聪明最美丽的就是自己,俺就是全村最亮的那颗星!凡夫俗子怎么配和他们说话?怼天怼地是他们的语言常态。

3.刻意感动、无厘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初二病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永远活在自己的热血世界里,戏精附体。

4.经常陷入个人寓言和假想观众的状态。

个人寓言是指,孩子认为自己是独特的和不可战胜的,别人可能会遭受各种不幸,但绝不会落到自己头上。这种想法往往会在遇到现实落差后,让他做出一些非常愚不可及的,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悲剧性后果的行为。比如飚车、自杀、不洁性行为等。而假想观众是指觉得自己受全世界的关注,于是,面子问题就来了。孩子会以为自己的一言一行似乎都会像舞台上的主角一样,被周围狂热的观众们无微不至地关注到,说白了,就是爱演。这也会导致孩子做出一些非常夸张的事儿,比如标新立异——染发,抽烟,纹身,以为这才是酷。

“初二病”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非常正常的青春期困扰。但对孩子来说,也是个难过的坎。那么教师和家长要怎么应对呢?

二、“初二病”的应对策略

1.顺其自然

其实初二学生的奇葩表现,主要还是不成熟。多经受几顿社会的毒打,自然就成熟了。进入中学以后,随着环境的改变,视野的扩大,知识的增多,中学生对情绪的调节能力也在不断进化。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理解和接纳,调整自己对孩子的预期。想治好初二病,说教是没有用的。还是需要孩子自己去丰富阅历,自内而外地解决,太多的教化只会适得其反。

2.表达同理心,

表达同理心,就是让孩子感觉到他被了解。其实就是多关心,少唠叨,和孩子们统一战线。当然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好多家长经常被孩子气得七窍生烟,产生“生他不如生个叉烧”的想法,恨不得就地断绝关系!但千万不能因此放弃治疗啊!初二病不是“绝症”,最多是个“自限性疾病”。老师和家长就是装,也要装得耐心些,不然只会雪上加霜!当孩子感到被关心,或者亲子关系基础好的家庭,初二病的病程自然也就更短。记住坚持就是胜利!

3.帮学生调节情绪

就像小婴儿会哭一样,青春期孩子犯“初二病”也是一种抒发心情的方式。你不但不要大惊小怪,还要帮他认识到人有情绪是正常的。要允许他们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教会他们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那些青春期也能很好控制个人情绪的孩子,他们背后往往有一对高情商的父母。他们能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平稳地度过“初二病”时期。

4.有效沟通

有的父母之所以不擅长和孩子沟通,主要是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更不知道孩子心里想些啥。所以经常两句就没话说了……那么,面对暴躁的青春期孩子,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了解他们的心理。你会发现,孩子突然开始变得爱打扮,更注重自己在异性心里的形象,会在意自己在朋友圈中的位置,这些都是正常的。因为他们已经进入了新的社交阶段,这时期孩子们之间也需要更深入的交流。所以咱当爹妈的在关注成绩之外,也应该多关注孩子和其他同学之间的相处的方式,多和孩子聊聊学校的八卦。而且要多鼓励孩子社交,及时发现他在融入集体当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提供帮助。同时,多引导他去表达自己的观点,面对事物,多进行开放式的交流,彼此讨论自己的想法。也可以适时地引导孩子思考未来,聊聊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未来想做啥。沟通不是说教!初二病患者最反感的就是说教,会加重“病情”!

三、初二学生成绩下滑的原因及对策

初中几乎是过山车一样的三年,面对分流的压力,孩子的成绩也会变得像过山车一样不稳定。很多孩子初一的时候非常优秀,到了初二成绩一天天下滑,有的还可能一蹶不振。初二孩子成绩下滑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初二一年的知识量,超过了整个小学六年的两倍,数学包含了中考将近50%的考点,又增加了物理,对孩子是个大考验。孩子很容易一时吃不消,心态上发生变化。

2.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是因为学习习惯很不好。

3.心理发展不成熟,对自己的认识不足,面对困难,不想解决问题,只想逃避。

如何应对初二成绩容易下滑的现象呢?

1.提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这东西一定要提前培养。等初二才发现孩子学习习惯很差,那是渴死了才想起来挖井,来不及啊!所以上小学,就要开始注重。这个“习惯”,并不是每天写了多少字,刷了多少题,完成了多少作业。而是:

有没有好的上课习惯,能不能高质量高专注度听课?

记笔记书写是否有条理?

自己知不知道怎么预习、复习?怎么制定学习计划?

有没有适合自己的记忆习惯、思考习惯?

再比如自己做错了一道题,会不会立刻找几道同类型题练习?

这种习惯才是有效果的。

在小学这个学习生涯中压力最小、最轻松的阶段,就应该把好的习惯和方法搞定,省得后期抓瞎。

2.培养深层次的学习思维

为啥很多孩子到了初二突然觉得“难”?因为到了初二之后,学习的实质不在于知识量,而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大家学的知识,会形成一个体系。靠死记硬背,应付小学和初一还可以,到了初二就不灵了。所以这时候,最好要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把学到的知识搭建在这个体系上,整理得条理清晰。这就要求孩子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自己思考,从对知识简单应用的“浅层次思维”,转换到更为抽象的“深层次思维”。而逻辑思维,也是需要从小就培养的。

3.养成解决问题导向的心态

为啥学霸们能顺利度过初中,甚至在关键时刻逆转。并不是学霸们有多厉害,而是他们有解决难题的心态。而学渣为啥被pk下来了?多数都是自己畏难放弃了!学渣一大特性:稍微遇到点学习困难,马上逃避,用胡思乱想\抽烟喝酒\打群架\谈恋爱等消极缓解眼前的痛苦。逃避的问题越多,后期就更消极,导致断崖式的成绩下跌。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学霸几乎都是“解决问题导向”的人,他们能很主动地去化解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而且积极地处理实质问题。简单说就是不怕难,敢于和困难死磕!初二这种关键时候,拼得就是个心态,还需要家长多多上心,帮孩子提供支持,建立自信。

初二病不是病,疯起来要人命。如果孩子还小,病症还不重,那都很正常,老师和家长要淡定。孩子嘛,身上多少都会带点冲动,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学习,我们就放宽心,静静欣赏他们的表演。但如果孩子迟迟不能摆脱“病症”,甚至“病入膏肓”,成绩大幅滑坡,那一定就要及时“干预”了!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