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体系统“天天向上·大先生成长工程” 2024年新招聘教师培训班第二期培训在市委党校举行
为帮助新教师深刻理解海安教育精髓,明确职业航向,拓宽专业视野,提升专业素养,更好践行“大先生”精神,10月13日,海安市教体系统“天天向上·大先生成长工程”2024年新招聘教师培训班第二期培训在市委党校报告厅举行。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树群、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徐金贵出席了此次培训并为新教师作精彩讲座。2024年新招聘教师和市教师发展中心师培部全体研训员参加培训。
“你想过什么样的人生”……
周树群聚焦人生态度的选择和专业能力的修行,引领全体新教师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教育的真谛。
想清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生
教师需要将“读书、思考、写作”作为人生底色,应多读书、读好书,从先进人物的自传中学习优秀的精神品质,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教师要勤于思考,博采众长,对标全国优秀教师,学习前沿教学经验,汲取榜样的力量;教师需笔耕不辍,孜孜不倦,勤写“工作日记”,于实践中积累经验,于反思中不断成长。
钻进去,以巨大的热情实现梦想
“如果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便将它做到极致。”教师要热爱自身职业,以最饱满的热情进行教学实践,做到深耕课堂,以最扎实的功底践行教学理念,不好高骛远。要充分认识奋斗和坚持的意义,每天一小步,一年就是365步,这就是“天天向上”的力量。
走出来,给自己一个宽广的胸怀
“风物长宜放眼量”,教师需要走出“舒适圈”,要走出眼界的限制,关注时事政治,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世界;要走出心胸的囹圄,学会包容与理解他人,相信“吃亏是福”,学会吃高级的“亏”,成为快乐幸福的人。
回过头,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
教师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学会以辩证思维看待问题。要坚守底线,善于发现和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拒绝贪污腐败,做到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徐金贵从一封学生的来信展开,深入浅出地诠释了教师发展的深层要义。作为教师,只有涵养高尚的师德师风,锤炼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才能过有尊严的专业生活,真正成为一名有仁爱心、名师梦、学者风、工匠行的好老师。
培训期间,部分新教师代表就新入职以来的收获与成长进行了交流。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相信新教师们定能不负领导的殷殷期望,将学习成果融入教育教学,永葆初心,步步笃行,用乐学善思书写青春最亮的底色,用锐意进取储蓄青春搏击的能量,一生向阳,逐光而行!
学员感悟: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容易迷失方向,忘记初心。而勤写反思和教学日记,正是帮助我们找回自我、明确目标的重要途径。此外,周局长对于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也让我印象深刻。他告诫我们要懂得“吃亏是福”,这一观点在当今社会尤为珍贵。在教育工作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海安市城南实验中学 彭璇)
周局长今天说到的大数据推送问题,我深有感触。刚上大学时,我看的书渐渐变少,接触的网络却在变多,对于事情的思考越来越浅显。大三时,考证的压力让我又拿起了书本,放下了手机,我的思想渐渐又有了点点火光。互联网时代到底怎样塑造人?我想,对于内核丰富的人,互联网只是辅助,对于思想匮乏的人,互联网上的信息就是罂粟,引着人“温和地走入那个良夜”。作为教师,我们要避免自己陷入这样的境地,多看世界,多看名著,不要让自己的眼睛停留在互联网这一方困境,要“走出来,给自己一个宽广的胸怀”。(海安市凤山小学 史文晴)
能每天写日记真是一个既有意义又需要极大毅力的事,但确实让人受益匪浅。从入职开始我也在尝试记每天的教学日记,这次要进行入职交流的时候,重新回看那些日记就发现,这字里行间就是一步一步探索的脚步。有时候是迷茫,打上的问号,还需要等时间的解答;有时候是喜悦,突然的教学灵感,成功的班级管理事例......日记既是工作的梳理,也是灵感的来源。希望自己能坚持再坚持。(海安市城南实验中学 杨佳乐)
“教师发展从不给学生、家长留下心灵伤疤开始”,徐金贵主任的这句话直击我的心灵。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令人“恼火”的情况,比如学生敷衍作业、上课开小差等等。面对这种情况,我模糊地意识到要保护学生的自尊,一直试着做到保持冷静、适当提醒,但有时候也会想是否“保持严厉、不留余地”会更有效、更省力?这次讲座让我坚定了现在的做法。老师在负面情绪“上头”时容易口出尖刻的言辞、做出偏激的举动,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老师应学会保持理性,不要意气用事。(海安市实验中学 印越)
教育是一项塑造人、培养人的事业,其过程应当充满关爱与尊重。如果教育方式过于粗暴或苛刻,可能会给学生和家长的心灵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疤。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能力和需求,同时,教育也需要包容家长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贡献力量。(海安市紫石中学 王家欢)
用户登录